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5-03 10:2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将如云、群星闪烁。谁更能打仗,谁战功最大,众说纷纭,于是就产生了我军“战神”之争。何谓“战神”?许多人说,胆识兼备、智勇双全,深通韬略、多谋善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统帅信赖,让战友钦佩,甚至连对手和敌人都服气,这样的军事指挥员不就是“战神”吗?不完全是。“战神”,不仅仅能“战”,而要是“神”。神并非是神明,并非军事业绩辉煌即可,还要做到人品端正、品德高尚,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如读到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先生赠予朱德的那首诗句“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时,谁能不被朱总司令那种淳朴风貌所感动?谁能不敬佩这样的人民军队领袖?谁又能否定这样的人不是“战神”?!
谈到“战神”,总是绕不开一个人的名字:林彪。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能力,但直到60年代以前未曾有谁将其称为“战神”。直到林彪地位青云直上,对其大肆吹嘘,功劳无限拔高,才说他是“常胜将军”。林彪背叛革命,身败名裂后,这尊“战神”的帽子却还一直戴着,让人信以为真,以假乱真。红军时期,林彪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与彭德怀、黄公略一道,是毛主席最倚重的几位将领之一。但此时的林彪,并没有厉害到让人惊掉下巴。
毛主席对林彪,更多地是一种信任,在“朱毛之争”时,林彪给毛主席投了信任票,这让毛主席记了一辈子。如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徐海东关键时刻拿出红二十五军的家底5000大洋给了中央,让党中央在贫瘠寒冷之地顺利度过了最难熬的冬天。此后多年徐海东一直养病,虽然长期远离战场,但在建国后仍然高居大将之位。毛主席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馈的伟人!抗战时期,林彪打了一个平型关大捷,但不得不说这里面有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全局部署在先,林彪只是具体的战役指挥者。平型关一战成名,名扬天下,但因被友军误伤,此后林彪长期养病,脱离战场长达七年。解放战争中,林彪大展拳脚,挥师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先后发起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等著名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80多万人,当初“闯关东”的10万部队也发展到上百万人,是四个野战军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野战军。林彪指挥第四野战军在中国革命史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里面有广大指战员和东北局同志的付出,其主帅林彪自然也功不可没。
但林彪的军事指挥,并非像后来吹嘘的那样“战无不胜”、“屡战屡胜”。红军时期的“四渡赤水”、抗战初期“游击战与运动战”战法的抉择、解放战争时期“打长春还是打锦州”的犹豫,都暴露出林彪战略眼光上的问题。长征期间,红军四渡赤水,部队为了隐蔽企图,采用机动作战,忽东忽西调动敌人,不可能不多跑一点路。林彪带头起来埋怨,说部队走的尽是“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走捷径。林彪不听聂荣臻劝告,执意给中革军委写信,大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毛主席批评林彪:“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抗战爆发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林彪不同意,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毛主席并非在反对主动出击,其实他对于在有利条件下主动出击以鼓舞全国军民士气,打出八路军的声威也十分认同。
毛主席在强调“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同时,还有一句“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但平型关大捷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对于没有多少家底的八路军来说,是经不起总打的。早看到抗日战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的毛主席,坚决反对这种可能将八路军主力精华消耗殆尽的“硬仗”,毛主席多次发电报,反复告诫林彪,强调“八路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直到林彪因伤离开前线,他也一直没有对此充分认同过。这也间接导致115师在抗战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不如129师在太行山区那样轰轰烈烈。刘伯承、邓小平把毛主席持久战、游击战的思想,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
林彪在军事眼光上的败笔,尤以在辽沈战役期间的争议较大、较多。毫无疑问,林彪对辽沈战役的部署上有一些错误主张和指挥上的失误。如想把主力留在北线打长春而不去打锦州,延误入关时间,堵截不及时,从营口跑了一些敌人等,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批评。特别是林彪对于攻锦州还是打长春,在几个月中几次反复,毛主席自然很不满意和焦虑。直到林彪下决心攻打锦州时,毛主席才感到“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在辽沈战役中,作为全军统帅的毛主席和作为东北主帅的林彪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分歧,但要说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有意破坏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有一条“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把林彪贬得一无是处,却也是没必要的。
林彪作为前线指挥官,对战役本身看得比较重,对敌情的变化比较敏感,敌人的风吹草动他都要算计一番。而毛主席对战略全局看得比较重,对战略重心看得比较准,能提出远景性指导意见。我军一向有发扬民主的传统,尤其是在大战之前更是允许大家畅所欲言。很多作战行动之前,中央给林彪发电报,很多都是以商量的口吻进行询问,准备听取前线的意见。林彪和其他军政领导集体研究商定的决策,也不宜一概都说成是林彪的错误。但林彪毕竟是军事主心骨,他的错误思想、他的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基层部队的决心和战法选择。对此,他必须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如四平、长春等处的失利。1984年,陈云在《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中也说:一方面,“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长春而不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而要回师长春,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会来得这么大,这么快”;另一方面,“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林彪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在若干问题上的主张是错误的,这毋庸置疑。但他后来能积极、正确地贯彻中央的战略战役方针,这是不能抹煞的。毕竟,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员在长期作战中都不可能一点失误也没有。但一个军事指挥员如果没有战略眼光,仅仅拘泥于一区一城一地的风吹草动,又有什么资格称之为“战神”呢?谈到这里,有人会拿林彪高居元帅第三的排位说事。林彪位列元帅第三,并非是他的打仗本领也是前三。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件事,除了朱、彭二位老总,各位元帅在毛主席心中的信任度,林彪堪称首位。在我军众多的战将里,毛主席对林彪是最为信赖的,对他耳提面命,悉心栽培。一篇批评教育林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载入了《毛泽东选集》,成为树立革命乐观主义信念的典范。
毛主席和林彪,性格迥异,一个心胸博大而又爱憎分明,率性而为;一个行为刻板而又性情阴鸷,工于心计,含而不露。就是这么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物,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私交公谊。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何以林彪在历史上一贯犯浑、经常犯错误,但是他在党、政、军内的职务却不断提升。以毛主席爱憎分明的性格,林彪的种种作为如果换成别人,恐怕未必会这么宽容。林彪与毛主席的关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林彪被称为“战神”,有多少恃宠而骄的成分在里面?恐怕不会少。
林彪自然能打仗,但在思想意识和个性方面,有着个人英雄主义、计较个人得失和个人恩怨、心胸狭窄、性格孤傲等毛病。他身上的种种弊端,不仅没有在革命战争中得以克服,反而在其战功之下掩盖了起来,甚至不断有所发展。这就埋下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林彪个人主义恶性发展的种子。邓小平同志谈到林彪时说:“我不相信什么常胜将军,不打败仗的将军是没有的。事实上他(林彪)也不是每仗必胜,但他毕竟是个军事能手。”综合起来可以说,民主革命时期的林彪功绩是第一位的,战果是辉煌的,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他大红大紫时被人吹嘘是“战神”的高度。
战绩并非授衔的最重要因素,否则十大元帅里,有几个打仗的本事能超过粟裕的?其实,把林彪这个“帅”和粟裕这个“将”放在一起衡量,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不少问题。曾有人言,顺风战看林彪,逆风战看粟裕,两位将军谁更能打,人们心中自有答案。林彪的性格远不如其他战将那样光明磊落,让人道一声:真性情、真汉子。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如许世友、梁兴初等人,那种嬉笑怒骂,反而更显真实。又不用说如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邓华等人这样,坦荡无私,人品端方,勇敢睿智。说林彪不是“战神”,不是说他打仗本领不行,更多的是说他的品格不行。一个野心家,有什么资格称之为“战神”。60年代扣到林彪头上的那顶“战神”帽子,戴了好多年了,如今可以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