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疫情演绎下宽货币和宽信用趋势如何?

2022-04-18 19:15:01

剧本杀 https://www.001jbs.com

  报告导读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加剧基本面不确定性,上周国常会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4 月初至今,DR007 连日录得2.1%下方数值,多数日期在1.9%附近低位波动,我们重点提示4 月15 日至5 月16 日是央行降息窗口期,央行存在较大降息概率,考虑到联储加息等因素,降息幅度不宜过大,预计降息10BP 左右。降息目的在于:1、助企纾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降低融资成本也将刺激实体部门贷款需求,“宽货币”配合“宽信用”,维稳经济基本面。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后,LPR 也将随之下降。除降息外,我们也判断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当前中美利差已经倒挂,但国际收支平衡压力短期相对可控,我们提示二季度国际收支进入观察期,若其面临失衡压力,可能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对于市场的影响,若央行降息,货币政策延续“宽货币+宽信用”组合,叠加我们预计一季度GDP 实际同比增速或可大幅超市场预期达5.4%的判断,权益市场仍看好稳增长板块;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7%-2.9%区间震荡,二季度高点看到2.9%,国债收益率曲线重回陡峭化。

  一、4 月以来DR007 低位运行,预计4 月15 日至5 月16 日是降息窗口期4 月初至今,DR007 连日录得2.1%下方数值,多数日期在1.9%附近低位波动,我们重点提示4 月15 日至5 月16 日是央行降息窗口期,央行存在较大降息概率,考虑到联储加息等因素,降息幅度不宜过大,预计降息10BP 左右。

  我们持续强调DR007 是跟踪央行降息的核心前瞻性高频指标,央行对政策利率的调整往往是先动量、后动价,即若央行主动增加流动性投放,DR007 表现为持续明显低于7 天逆回购利率,则央行存在降息的空间进行“随行就市”,持续的时间我们认为在1-2 周为宜,且需注意剔除月内流动性状况的自然律动。4 月首个工作日周,DR007 持续低于7 天逆回购利率2.1%,最低于4 月2 日收于1.79%,这部分受跨季因素消退影响,但11、12 日继续维持低位运行,4 月以来中枢整体下移,与政策利率拉开明显利差,我们认为或体现央行主动流动性调控意图,降息概率正在加大。

  这与1 月初情形极为相似,通过对DR007 的跟踪,我们当时准确预判了1 月降息。

  我们提示4 月15 日至5 月16 日是央行降息窗口期,之所以不是具体的日期是因为,MLF 和逆回购利率的调降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我们梳理2016 年至今央行调整政策利率的历史,逆回购利率与MLF 利率同步调整的案例3 次,逆回购利率先于MLF 利率调整的案例3 次,MLF 利率先于逆回购利率调整的案例2 次,两者先后顺序不完全固定,但多数是两者同步或OMO 先于MLF,少数情形出现在央行从维稳流动性的角度阶段性暂停OMO 操作,使得其利率调整滞后公布。当前央行固定于每月15 日续作MLF(遇节假日顺延),我们判断,本月和下月的MLF 续作日,即4 月15 日至5 月16日时间区间内,均是降息窗口。

  二、降息意在帮助企业纾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全国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是继武汉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局部爆发,在清零方针的指引下,各城市均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予以应对,消费及相关市场主体受到较大冲击。本次国常会指出“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必须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我们认为降息意在:1、帮助企业纾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2、降低融资成本也将刺激实体部门贷款需求,“宽货币”配合“宽信用”,有效维稳经济基本面。

  预计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疫情加剧基本面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货币政策仍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发力重点仍是信贷,信贷是宽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开支、防止金融空转的有效途径,国常会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向前追溯,今年3 月初,“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政策层对于稳信贷、稳信用的决心,因此我们继续强调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

  降准时点如何判断我们提示通过3 个信号进行前瞻性观察:1、国常会释放信号;2、二季度金融数据不及预期;3、股市再次触碰政策底。

  对于宽信用的载体,我们认为制造业、地产、基建等方向会继续发力宽信用,相关逻辑在于:

  1、“新制造稳增长”格局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将替代传统的基建、地产投资,成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受强链补链及产业基础再造尤其是产业新能源化的逻辑支撑,在此过程中将形成大量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领域的增量投资需求,去年末央行创设碳减排政策工具,对碳减排领域提供针对性资金支持。1-2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已有兑现,我们预计全年增速有望达11.1%。

  2、预计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全年增速可达5.4%,城市更新蕴含重大机遇,也是市场重大预期差;基建领域,2022 年地方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加码、节奏前置,投资规模上半年发力也有助于信用释放。

  三、国际收支平衡压力短期相对可控,但预计二季度进入观察期随着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中美利差自去年末以来持续收窄,4 月11 日降至-2BP,出现了自2010 年6 月以来的首次倒挂。市场担心内外失衡会否扰动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短期看影响可控:1、我国货币政策大概率“以我为主”,在内外失衡时往往首要解决内部问题;2、人民币汇率加大双向波动,也可起到内外自动平衡器作用,为国内政策宽松留空间;3、截至3 月末,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1879.9 亿美元,距离3 万亿美元的警戒线仍有安全边际,从外储的安全性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维持基本平衡,短期压力相对可控。

  但二季度整体看,我们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当前有所加大,提示国际收支二季度进入观察期,若资本流出与人民币汇率贬值形成相互强化的负循环,使得外储出现跌破3 万亿美元关口风险,我们认为国际收支可能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扰动政策决策。

  四、预计LPR 同比下降,降息向实体部门传导若央行降低政策利率,由于1 年期LPR 与1 年期MLF 利率挂钩,预计LPR 将随之下调,1 年期和5 年期以上LPR 均可能下降,但5 年期以上LPR 下降幅度可能仍低于1 年期。但即便5 年期以上LPR 下调幅度不大,仍将对地产领域有较强利好,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将随之下调,进而拉动地产销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也参考5 年期以上LPR 定价,利率调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中长期资本开支意愿、拉动固定资产投资。

  五、对市场的影响: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7%-2.9%区间震荡若央行降息,货币政策将延续“宽货币+宽信用”组合,叠加我们预计一季度GDP 实际同比增速或可大幅超市场预期达5.4%,权益市场仍看好稳增长板块,如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等;对于固收市场,在以上逻辑下,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7%-2.9%区间震荡,二季度高点看到2.9%,而降息对短端利率牵引力更大,即短期利率回落幅度更大,预计国债收益率曲线重回陡峭化,尤其是,若LPR 不同期限间进行非对称降息,也将加码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过程。

  风险提示:国际收支二季度进入观察期,若中美利差进一步大幅倒挂,引发大规模资本流出及汇率贬值负循环,货币政策或重点关注国际收支平衡。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名录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