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13 03:46:02
免费福利在线 https://www.sudaijia.cc
如何浪漫地
“复刻”一座岛屿?
以某种形态“复刻”一座岛屿,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若没有细致地观摩过这里的形态样貌,不曾翻阅其千百年的历史,未能亲身参与人们的生活,是无法和这个地方共情的,更无法从细微之处复刻它。
不久前,见南花,一个来自中国厦门的手工水泥花砖品牌,将他们“花砖再生计划”的第一个点选择了厦门鼓浪屿,开始了“复刻鼓浪屿”花砖再生计划。
“复刻鼓浪屿”花砖再生计划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这个计划背后,是见南花多年来对水泥花砖的探索和品牌的沉淀。
他们希望通过“水泥花砖”,追溯、描摹花砖所传递的人文讯息,结合传统工艺和当代思潮,重新演绎水泥花砖的传统与现代之美,在细微处唤醒和记录鼓浪屿更多的人文价值。
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发出了质疑。
“靠一块小小的花砖,怎么参与文化更新呢?”
但大部分人还是给予了更多的期待,毕竟,在许多人眼里,见南花这个“土生土长”的厦门花砖品牌,太懂这座城市的美了。
如今在国内,见南花这个词已经被一些国人收入了他们的词典里,在花砖界,鲜有人不知道“见南花”为何物。
2012年,彼时还是空间设计师的林宇鸣做空间设计的项目时希望应用这个材料,从而开始研究它,然后成立了见南花团队。
见南花创始人林宇鸣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见南花名称由来对我们而言是挺有意义的,中国第一家民办花砖厂——南洲花砖厂,1921年在厦门鼓浪屿设立。2012年,我们从零开始研究花砖工艺的同时,也追溯着花砖历史,思考品牌名称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名字。”
见南花创始人林宇鸣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无疑,一路从零开始的林宇鸣,对水泥花砖的热爱程度,是近乎痴狂的。
成立初期,见南花团队怀着一腔热情,开启了对水泥花砖生产工艺的探索。但在设计落地的过程中,却发现水泥花砖工艺已经随着老花砖厂的关闭而消失。
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五年时间内,他们就专心只做一件事:将水泥花砖的传统工艺复原。
见南花工作室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通过翻阅大量的旧书也好,四处实地走访也好,在摸索了近两千个日夜之后,见南花终于掌握了水泥花砖的传统工艺,此后,他们开启了自主设计、制作水泥花砖的路。
“对我来说,水泥花砖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喜欢它的质感,喜欢它的工艺,也喜欢这种材料有局限的‘自由度’,这意味设计师了解一个材料以及它工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呈现不同的设计。”
林宇鸣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砖表面摸过去那种细腻的质感,细微处的变化,反映出的其实是水泥这个材料背后的那个更深的表达。
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经过多年的探索,见南花拥有了超过100个的花砖纹样模具。
这其中有一些复刻经典的部分,也有品牌基于对水泥花砖理解而产生的新设计,还有品牌与艺术家、品牌的跨界探索。
2018年,见南花与艺术家蒋晟共同创作了「水泥花砖NA0010」。其中,林宇鸣以设计师的角度切入水泥花砖的工艺之美,将水泥花砖作为他表达的核心载体。
ARTISTNAOO1|蒋晟×林宇鸣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而蒋晟则以建筑思维来为佛造像,以僧袍的橘红为花砖主色,压纹的凹凸和阴影呈现出“僧袍”不同的变化。将佛像的元素抽象、简化,为水泥花砖赋予新的美学。
2019年,品牌又与精品茶品牌BASAO推出一款定制「茶土砖」。这是一款从设计、材料构成和工艺上都充满挑战的定制砖。
见南花团队花了近半年时间进行研发,经过细致的茶土筛选,上百次配比试验,同时根据空间优化体验,再精准调色,用茶土制成了独一无二的“茶土砖”。
见南花×BASAO「茶土砖」,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我们一直都是比较开放的,希望能与更多的设计师、艺术家去共同尝试一些新的课题,所以每一年都有一些联动。”
去年,见南花联合Neuni的主创设计师LylaWu创作了食物系列水泥花砖。
这次合作源于LylaWu接手的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空间改造项目,由于改造后的空间是以烹饪为主题,因此,他们决定以鸡蛋、大米、三文鱼、百香果和草莓等食物为灵感,进行创作。
Neuni×见南花,食物系列水泥花砖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食物图案的俏皮,搭配水泥的温度,让食物系列水泥花砖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仅是餐厅,在那些表达温度感的公共空间里,也能见到它的影子。
对于见南花来说,他们的每次创作,都是有故事的。
“我们设计的花砖,是有我们自身对于美或空间的理解,我们尽可能地用我们的理解以及理解的生活方式及风格去开发我们的产品。”
林宇鸣直言,他不希望他们的设计是跟随流行或仅关注当下的热点话题,相反,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去表达。
正因为这样,品牌似乎略显得低调。
ARTIST浮雕砖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然而,随着国人对手工水泥花砖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花砖渐渐打开了市场,各种原创设计花砖品牌层出不穷,这些品牌紧紧追随着国人的审美变化,从千鸟格到棋盘格,都收获了一部分受众。
不断奔涌而来的原创品牌之下,有的商人开始在原创之外,去大规模复刻、搬运原创设计。面对这样杂乱的市场环境,一些原创品牌开始焦虑,山寨、盗版的低成本成为了横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残酷的问题。
但对于见南花来说,似乎从未出现过焦虑的情绪。
2019设计上海,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我们一开始就想要做长久的事情,对我们来讲九年不过一瞬间,所以没有什么好焦虑的。”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水泥花砖,但水泥花砖本质上还是小众的。如果有更多的同行者或喜爱这个材料的人加入这个市场,我们会很高兴。”
相比于市面上应用更多的瓷砖,水泥花砖的制作工艺,是相对复杂的,这也是它“小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花砖的制造有必要的五个步骤。而对于见南花来说,一片水泥花砖在和它的主人见面前,要经历整整十三道工序。
从纹样设计、制作花模、砂料调配、调色,到注浆、洒料、液压、脱模、养护、晾干、表面保护,到最后的质检、装箱。
每个步骤都无比细致,严谨。
花砖制作流程(部分)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我相信以我们持续的方式去做事、做产品,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和认同我们和我们的产品。”
正如其品牌一直以来坚持的价值观。
“我们的品牌价值观,一是持续,我们希望做长久的事情;二是美而善,我们希望所做事物是美好的;三是有所要求,我们对生活、设计、产品都有所要求,所有一切其实都是基于有所要求而滋生出来的。”
除了水泥花砖,见南花还创作了一系列以水泥作为主要材料进行设计的桌面产品。
这些桌面产品,其实是来源于其工艺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瑕疵的水泥花砖,是不是可以通过设计进行再利用?”
于是,见南花开启了针对水泥花砖的再设计课题「RetilePart」,希望通过设计师对其进行再生利用设计,用当代的设计审美与良好的工艺重新创作出拥有新的功能与美学的物品,最大程度实现生产线中的废料循环利用。
NOO1|ZHEN镇(上)NOO2|CIXI磁(中)NOO3|SOLI立(下)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此前,见南花曾发起“世界花砖地图计划”,意在在世界范围内搜索并记录水泥花砖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在大量的搜索和研究中,更加深了团队对花砖市场现状的思考。
如今,虽然很多水泥花砖的生产地都位于东南亚,但主要应用市场其实在欧洲,花砖对于欧洲是非常成熟的一种材料。而把视线拉回国内,水泥花砖对于国内的很多使用者来说还只是一个新兴市场。
“世界花砖地图计划”
“虽然花砖在中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因中间出现断层,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见过或不知道这个材料。包括中国的设计师们,大家都在寻找一些新的材料,但对于花砖的了解范围还是比较小的。”
见南花把花砖称为“年轻的老工艺”,它是一种独特的材料,而不是一个共同性的材料,是契合对这类产品有一定审美要求的国内消费群体,它会慢慢扩大市场,但不是巨大的市场,因为它本质上还是小众的。
在相对“没那么大”的市场里,见南花显然有极大的品牌优势。
2016设计上海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首先我们是自主配方、自主研究工艺,包括材料也深入去研发,是完整掌握传统工艺基础的。同时我们在技术之外,又是属于以美学设计去介入到传统产业,具有这个时代性的,所呈现的是适合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最后,品牌的整个行走路径是不断积累的,走的过程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一个可见的具体路径。”
这样的品牌优势,成功地打开了见南花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
在此同时,见南花开启“寻找100+空间设计师”和“寻找100位见南花品牌大使”等计划,希望在持续的技术研发过程中,让设计更自由地与工艺、材料等结合碰撞产生新的可能。
更希望用水泥花砖打造更多美的、可以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空间。
在科威特四季酒店的DaiForni意式餐厅,设计师以“火”为空间设计概念,来自见南花的深色系混搭花砖与铜制火炉成为空间中最显眼的存在。
科威特四季酒店,DaiForni意式餐厅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不少人也在台中国家歌剧院的用餐区域,也发现了见南花水泥花砖的身影。空间设计师挑选不同图案的水泥花砖进行混搭,并经过精心组合设计使地面图案丰富而不杂乱。
台中国家歌剧院,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在苏州的仁恒仓街故居花园,这样一处链接过去与未来、体验科技与艺术的新生空间里。地面铺设见南花手工水泥花砖,开启了故园新生的诗境营造。
苏州仁恒仓街故居花园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此外,在岁集院子、震泽西坡等空间氛围的营造中,见南花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随着讲究生活质感的人越来越多,见南花除了出现在商业空间中,更是走入寻常人家,在「见南花的家」栏目中,品牌曾探访了职业写作者柏邦妮的家,在她的家里,发现了NH0200灰绿色和NH0650黑绿色这两款砖。
在柏邦妮看来,水泥花砖有一种独特的质感,和瓷砖那种光亮、崭崭新的样子很不一样。花砖即便是新的,往那一铺,整个空间也不会只有单纯的新的感觉,而是带着旧时光的质感。
“它既很美,又非常随意,非常家常。”
见南花在@柏邦妮的家中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然而,在后续的数次探访中,林宇鸣渐渐察觉到了一个现象。
“我们探访的不少私人住宅在使用花砖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协调花砖跟空间的关系。许多喜爱花砖的人想将花砖应用到家中,但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专业去协调。”
长久以来,见南花团队时常听到这样的反馈,“花砖虽然漂亮,但是我并不知道该怎么用在家里。”
对此,品牌也更深入思考产品的应用,像WALKPAPER系列就是花砖应用其中一个路径。
WALKPAPER系列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这次,品牌不再一片一片售卖花砖,而是提供一整幅“花砖地毯”。人们不再需要自己选择、想象水泥花砖花色,也无需精心计算面积与数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无疑又进一步扩大了花砖的受众市场。
“给时代留下些痕迹”
“我们将持续挑战水泥的可能,并通过视觉美学、建筑应用等领域的融合探索,将这种地球上几乎是最普通易得、资源使用率和可塑性最高、也最历久耐用的建筑材料,因为人的创造力表达,而成为一种人文记录。”
“如果人类移居其它星球,它也有被带上的理由。”
从2012年起的每一年,见南花都在不断地冲破桎梏,取得阶段性的重要突破。
从工艺、设备、材料的研究突破,到创造出新的设计系列,再到对花砖应用的延展,这九年,虽然走得久了些,但是每个脚印都足够扎实。
2019设计上海(上)2020设计上海(中)2021设计上海(下)图片来源于“见南花”
在今年,见南花实现了生产环节上更高的效率提升——有史以来最高的产能。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扩产,就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这样的路径,似乎正在靠着他们新的愿景一步步前进,或许到2050年,“覆盖每一个国家和人类社区”并非不可能。
风起,花砖不会成为时代的眼泪,而是会伴随着这个时代的人,一直走到世界的尽头。
于无机之处,见南花。
主编:牧之、鹤鹤
监制:安琪
执行主编:涩々
编辑:言四
撰稿:言四
摄影:图片由见南花提供,或来源于网络
平面设计:阿嘞
校对:盼盼
收录话题:#品牌故事##家居设计##花砖##复古#
原文链接:见南花:花砖为媒,执导一部匍于地上的人文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