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03 01:26:02
免费福利看看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fulikk.cc
近期美英等发达经济体相继释放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分析师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较高,发达国家政策转向不必然制约我国政策宽松的空间。未来央行是否降息降准更多是出于对国内基本面的考虑。
英国央行周四宣布加息1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提升至0.25%,这是英国时隔三年多来第一次上调利率。前一日,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上宣布将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每月缩减购债规模从之前宣布的150亿美元提升至300亿美元,结束购债时点也从之前的2022年6月提前至3月。
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转向,中国央行早有预见。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并表示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国内影响有限。央行指出,一来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体量扩大,韧性更强,二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此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对外部冲击的吸收能力增强。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表示,在国内货币政策突出“自主性”的背景下,美联储加速收紧不会动摇我国货币政策“适度向宽”的基调。
“我国央行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节奏明显早于美联储,且在今年7月就已针对美联储政策收紧做出了前瞻性政策安排。在中美经济修复节奏、物价走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强调‘自主性’。因此,无论美联储明年加息节奏如何,都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取向带来实质性影响,2022年国内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她说。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也表示,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我国影响有限,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将重心放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美联储加息的过程中,(中国)央行有过降息和降准的先例。美联储转向不必然制约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央行是否选择降息降准,更多是出于对国内基本面的考虑。”孙彬彬称。
界面新闻查阅资料发现,2018年,美联储一年加息4次,而中国央行在这一年的年底宣布定向降息,即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与人民银行经常使用的中期借贷便利(MLF)相比,利率优惠了15个基点。
孙彬彬进一步表示,中国央行的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信用基础的转变,二是源于人民币国际收支的新特征与新变化。“811汇改以后,央行信用逐步摆脱了对外汇储备的高度依赖。独立的央行信用基础是我国央行逐渐向大国央行转型过渡,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渐增强的根本所在。”
他还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背离美元指数的强势表现,一方面是因为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的持续双顺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人民币被赋予了一定避险属性,成为海外资金对冲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与疫情反弹的避险资产,背后的实质是我国始终保持着疫情防控、经济周期与宏观政策的全球领先性,稳健强劲的基本面是基础。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鉴于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Taper)于11月开启,而中国国内稳增长的信号却在不断增强,说明Taper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
他认为,未来应重点关注美国何时加息及加息次数,这势必会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比如, 2017年2、3、12月份,美联储加息后,中国也上调了政策利率,人民银行称此为“随行就市”。
“若美联储如期在明年5月加息,那么中国政策宽松的窗口还剩约半年时间。操作上,明年一季度存在降准空间,但降息的概率很小。”解运亮说。
他解释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用了几天前政治局会议的原则性表述,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做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央行在日前降准公告中已经重申不会‘大水漫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也体现了同一思路,货币政策重点支持上述三个领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他说。
解运亮还指出,央行自12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时隔一年多央行再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如果央行想降息,可以直接降政策利率,对贷款的传导会强很多,没必要降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降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说明政策思路还是精准滴灌,可能就不会再降低政策利率。”他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