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1-24 14:23:40
COR-冠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分子信号调控剂。冠菌素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生理过程,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大田作物的抗低温、抗逆抗病和增产增收上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不良天气对粮食造成的减产愈发严重,严重时造成10%~20%的减产。
研究显示,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用冠菌素处理有利于小麦叶片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促进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对植物的伤害,提升其抗高温能力。进而提高小麦千粒重以及产量。
实际使用中,在水稻的拌种、破口前和齐穗期使用冠菌素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相较于对照方案产量增加18%,同时增强对逆境、病害的抵抗能力,品质也更佳。
大豆对光温敏感,尤其在出苗期,对低温的敏感性不但制约了大豆在高纬度地区的生产,也影响了南方春毛豆的种植,进而限制了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
目前的研究显示,以一定浓度的冠菌素包衣或拌种可以提升大豆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在大豆苗期喷施冠菌素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这对于我国大豆种植以及国际大豆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作为我国食品安全战略储备技术以应对全球贸易的冲击。
冠菌素拌种提高大豆低温发芽率
冠菌素叶面喷雾提高大豆产量
据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学控制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冠菌素处理玉米能显著提高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冠菌素处理的玉米幼苗气孔张开程度更大,因而二氧化碳进入增加,且充分利用了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可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干物质,玉米幼苗茎基部和根长均增加。
研究表明,冠菌素处理后的玉米显著降低了株高,增加了穗下节间的最大直径,增强了节间抗折断力,从而增强了玉米茎秆的抗倒伏性能。同时冠菌素处理后的玉米显著缩短了穗下节间长度,降低了穗位高,增加了穗上节间长度,拉开了穗上部叶片的间距,减小了单株叶面积,缩短了营养和水分向地上部运输的距离,增加了运输横截面积,促进了产量的增加,并使得群体内光照充足,为合理密植及防倒伏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浓度的冠菌素还可增加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秃尖长度。
研究表明,冠菌素对棉花有增产作用,可增强棉花对病害的抗逆性,促进棉花生长,茎秆强壮,促使棉花提前成熟,从而达到增产的作用。
低浓度的冠菌素有利于增加棉花的耐盐能力,而高浓度的冠菌素则能促进叶片的脱落,有利于棉花机械化收获,其使用效果和低成本也将为棉花生产提供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综合而言,冠菌素在作物增产、防病、抗寒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类全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