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伙“废话体”诗走红,让人读了就发笑,引来不少网友模仿

2021-11-06 14:19:02

电影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引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汉书•艺文志》

学生时代的我们在写作文或日记时,总是被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避免“流水账”的叙事方式。普通记叙文章尚且如此,对韵律、格式和风格统一要求更严格的诗歌则情况更盛。不仅古诗词的字数韵脚有所要求,现代诗的流派也是“规矩”甚多。然而浙江一小伙所写的诗歌却自成一派,通篇废话毫无内涵,却由于其的自然叙述和令人捧腹的直白,在网络上传播甚广,被网友称为“废话诗”,引得众人争相模仿。

一、从“图书管理员”到诗人

郑功宇于1978年10月出生在浙江,以笔名乌青发表过若干作品,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小说家、先锋诗人和影像作者。郑功宇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人的家庭,他也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特长或是天赋。在高中时期,由于对学校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他索性放弃了学习,将时间最大程度地消耗在了图书馆中。郑功宇醉心于文学、热爱文字,古今名著、杂化闲谈统统都被纳入他的阅读范围,他常常扎堆于书本文字之间,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悄然过去了。

高中时期的郑功宇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图书馆门口的保卫人员,这样可以整日泡在工作岗位看书;或是找一个普通的三星酒店,在酒店酒吧中做一个普通的酒水员,平凡地过完一生。高中毕业后他幸运地考上了一所位于杭州的大学,选择了电视编导这一专业。大学在读期间郑功宇也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字,毕业后创办了“果皮”文学网,继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事业不断坚持了下去。

对于诗词文学,郑功宇有自己的思考。他不认为顺应时代所趋,加入一个自己喜欢的流派从而被框架束缚着进行创作是一个创作者应该做的事。同时他也不屑于用浮华的辞藻堆砌出的华丽骈句能代表现代诗坛的新风尚。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些“废话连篇”的诗歌,如《匆忙的一天》中写道:我匆忙的从床上起来匆匆忙忙地吃饭匆匆忙忙的上网然后匆忙出门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转了一圈回到家这一天我什么也没干只是非常匆忙。

以一般人的目光来看,这样毫无内涵的流水账连一篇通顺的叙述文的水平都无法达到,更不用说诗的标准了。然而由于一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他的三首“废话连篇”的诗歌作品,郑功宇以笔名乌青迅速在网上走红,引得网友们争相模仿。“废话体”诗也由此一炮走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二、诗坛名家的高度赞扬

乌青的诗在众人眼里就一个“俗”字概括。他的诗没有韵律,没有修饰,直白地将自己所闻所见平铺直叙地铺成在纸上;却又不同于文学手法中的白描那么细致入微,反而更类似于生活中闲谈语录或是自言自语的文字记载。网友虽在网络上争相模仿“废话体”创作类似的诗歌作品,称乌青为“先锋派诗人”,但更多的出发点是落在了嘲笑上面。

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和嘲笑,以及网络上漫天飞舞的模仿作品,70年代出生的文艺青年乌青在获得更高的关注度的同时,也引起了业内无数名家的注意。诗人渔舟站出来解释道,中国的现代诗分为了三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派系十分注重对仗工整,内容严肃而官方,称作“学院派”。而另一派相较起来颇为激进,喜欢用激烈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观点理念。剩下的一派既不在意规格制式的束缚,也不喜欢抒发自己的情绪,仅仅将生活中的点滴琐事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来,自娱自乐,称作“娱乐派”。

而乌青的“废话体”诗,一没有标准的韵脚对仗,二没有宣扬自己的情绪,自然属于第三派系的娱乐派了。与此同时,中国著名音乐人、电影制作人、作曲家和诗人周亚平也在此时站出来,阻止了众人的嘲笑。他认为诗歌的定义使得如今的人们对它产生了距离感,将诗歌融于文学的领域中去,使更多的人望尘莫及。而乌青的的创作却打破了这一界限,他将宏大的壁垒打破,使诗歌辞赋返璞归真,以日常小事为切入点从而展现更大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我们不该去嘲笑。

大众与名家众说纷纭,各执己见。虽有冲突和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乌青经此一役,一脚步入了大众视野。即使有太多反对的声音,也不乏有能与他产生共鸣的人,欣赏他对诗歌的态度,和他共同挑起“废话体”的大梁。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学作品之所以是文学作品,那它一方面需要表达创作者的内心声音或是情感,另一方面也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作为载体,二者相加才能被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由此看来,乌青的成功在很大部分人眼里都一定是摸不着头脑的。

无数废话连篇、毫无涵义也并无内涵的作品被称作诗歌,同时对仗、流派、韵律一无所有,这样荒谬的产物的产出者却能被在当今的诗坛称为“先锋诗人”。让人觉得不可置信的同时还透露出一股荒诞的氛围。废话体诗招致争议是必然的,然而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单一的方面。作品就像是百花园中的花朵,争奇斗艳,各有所爱。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常固执于分析作者的所思所想,对其作品进行从头到尾的审视甚至是抨击。

不少人却忽略了其中最宝贵的东西——你喜欢这部作品,和你认为这朵花十分芬芳是同样的道理。花是香的,招人喜欢,那便足够了,无需再去分析这花香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怎么来的,别人会不会喜欢。乌青的作品就像百花园中平平无奇的一朵。或许它不够艳丽芬芳,但它绽放后就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定会有看客对它的香气和外貌产生兴趣。

结语

身为游园看客的我们,在进入百花园后无意间注意到了这朵与众不同的鲜花,即便它不符合主流的审美,也不在你的欣赏范围之内。但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它是否应该存在,也就是我们没有将它从百花园中拔走的资格。当代的文学圈层或许发展地并不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能够带有一颗包容的心,以宽阔的心胸接收新兴事物,那文化方面才能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名录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名录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